历史就是一篇宏大的乐章,一个个音节跳动着驰而不息的旋律,流动着古老的沧桑,绽放着前进的生动,敲击着碰撞的悲凉,绚烂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奔放,有时婉约,记述着过往,启迪着当下,承接着未来。藏山的赵氏孤儿传说就是无限音节中的一节,回响在历史的天空,萦绕于现实的烟云。
(资料图)
2600年前晋景公三年,晋国司寇屠岸贾设计将晋国上卿赵盾一家300余口满门抄斩,唯有赵盾儿媳庄姬因公主身份幸免于难。时庄姬身怀六甲,而后在宫中生子赵武。随着屠岸贾欲斩草除根,演绎了一场以赵盾之子赵朔生前好友程婴、门客公孙杵臼、中军元帅韩厥三义士舍己舍子、忍辱负重、救孤护孤、斗奸锄奸的悲壮故事,感天地,泣鬼神。因程婴在盂山藏匿赵武十五年,教导赵武学文习武,使之终成一代名将名士,扶国难、报家仇,当时藏孤之地的盂山便更名为藏山,从此灵气生风,浩气贯虹,声名远播,始得四海关注。
赵氏孤儿的传说具有强烈的人格感染力。人性的自私险恶被大德大义所战胜,成为一抹光辉,照耀了社会存在的道德良知,展示了社会进步的正义力量。元代戏剧家纪君祥首次将《赵氏孤儿》搬上舞台,法国人马若瑟将《赵氏孤儿》剧本译成法文,后又有英、意、德、俄等国译本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文学家伏尔泰以此改编的《中国孤儿》在欧洲引起轰动。向往光明正义的力量在悲剧中催生,《赵氏孤儿》得到了人性的共鸣,这已没有了民族的区分,也没有了国界的限制,已进入了人心,感动了人类,成为一个话题,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而今,如果你踏足藏山,这些便会从你的脚下生长成思想,从此留在心中。
我国的北方,年降雨量偏少,古代水利设施差,种田只能靠天吃饭。当时藏山周边州县有塑神求雨之愿,为赵武灵王(赵氏孤儿)建立寺庙。而每每祷求,也有云雨滋润。于是藏山藏孤在民间又添新说,在藏山寺祈雨保丰收渐渐成了民众信仰,与日俱往,神话入心。这藏孤救孤之说,还演化为根脉传承之护佑,在藏山设捞儿洞,众人趋之。我总在想,有时人们为求得心安,这些看似儿戏的活动不也是心的慰藉吗?玩而有趣,也有所得,藏山已非只是藏孤了吧。虽为传说,终成精神寄托。每日入藏山者,便有不同的心境,踏着青石板,心思各不同。老年人的持重,年轻者的激情,成了一路的画卷,一山的精神。
那一年赵氏孤儿传说要拍电影了,一众影星齐聚藏山。虽然事先并未公开宣传,但闻者云集,藏山已是水泄不通。我有幸作为新闻发布者,面对一百二十多家媒体,回答相关问题。赵氏孤儿传说有好多版本。从历史的客观层面讲,盂山藏孤传说最接近事实。媒体人以他们的方式又一次讲述了藏山赵氏孤儿的故事,传播力之强,已非传说本身之能。可能赵武冥冥之中也想这样说吧,只是借了当今媒体之口。
历史赋予藏山使命,藏山也从来没有辜负历史。
藏山四季成景。春日入山,情景自动。云绕山间,雾蒙远峰,此必是画中之意。抬脚而行,青石微润,两厢初绿还嫩,一股清新随风而至,入心入情。夏日虽是炎日当空,但藏山两厢峰起,自然屏风,遮去烈日当头,空气清朗,水湿而无潮闷,日晒却无燥热。秋天最是一片红叶,层林尽染,入画入诗,远眺万种风情,近观百媚自生。我特别喜欢冬日的藏山。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可以让一冬的每一场雪都留下记忆。旧雪存于执着的凝聚,新雪知于旧雪的依恋,山上树间,一个童话的世界,让你沉醉,让你沉迷,让你驻足而忘返。
我有远方的朋友来,必然要与他们相约藏山。这里有故事,能让大家找到一个话题,实现一个共鸣,留下一个记忆。这里有景色,可以共同欣赏,共同快乐,共同美好。
藏山古寺依山而立,静穆庄重。从门前照壁开始,处处都有让人惊叹、引人入胜的故事。一路拾级而上,一路故事流淌。这里有别于其他多数寺庙,只有藏孤救孤一个主题,只有祭祀赵武灵王一个大殿。因此入得寺来,还是人间,油然而生的亲近感,会把人紧紧拉住。主殿中的壁画十分珍贵,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极高。把当年屠岸贾发难、三义士义举、赵氏孤儿藏匿成长、赵家大仇得报、赵武扶国建功讲得详尽,画得生动。藏孤洞、三义殿、梳妆楼一系列建筑徐徐展开,与山体自然融合,让人行而不急,游而随性,自是一番好心情,只是把忠义二字收入怀中,被深深感染。
记得当年这里住过一位护寺之人,八十多岁还能从山下挑水上山,健康硬朗皆得益于山中的优越环境。一处山壑,山外看不到,只有走过曾屹立山口的龙凤松,才能窥得一番洞天。这里山香水甜,气温适宜,四季日照充盈,山林灌木茂盛,自成一个生态圈。在此小憩都是享受。
赵氏孤儿传说早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故事为核心内容,以藏山寺为核心景点,这里已开发成一个规模化的景区了。沉淀历史,亲近自然,到藏山有了更多的选择。我对这里一直有着很深的依恋,或是有朋友相约,或是自己兴之所至,几乎每年都要来一两次。从山下到山上,再从山这边到山那边,一程两三个小时,接受一番洗礼后,总会感觉到神清气爽,带着这样的心态回来,生活就多了一些轻快、多了一些色彩。这可能是人生体验的一个记忆吧。
来源:阳泉晚报
原标题:藏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