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摄影报道
【资料图】
8月17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梁宗安教授等9名个人和中国援外医疗队光荣入选,梁宗安是四川省唯一入选个人。
梁宗安先后担任四川省非典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救治专家组、流感专家组组长,既要坐镇指挥,更要到患者病房进行医疗查房和照护方案讨论……入选后他的感触如何?如何理解“最美医生”?8月23日,梁宗安接受了川观新闻等媒体的群体采访,分享了他的从医之路和对专业发展的认识。
梁宗安。华西医院供图
谈从医经历
31年坚持用善心对待患者
对于梁宗安来说,从1992年当上主治医生开始算起,到今年已从医31年。谈起走上学医道路,梁宗安笑着说,是父亲给他选的,后来学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性格适合当医生。“当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善心,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要不断地学习,待人接物或与人沟通能力要比较强,对待工作要以较真的态度去面对,只有认真去做了,才能将医生的工作做好。”
用善心对待病人,梁宗安也一直坚持这么做。梁宗安回忆,他当住院医生时,遇到一个病人患有精神分裂症,用了一些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可能药物剂量稍微多了一点,出现了肺炎症状。“我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想办法帮他解决,调试药物剂量,后来他也不再发肺炎。迄今为止,只要与医学有关的他都来咨询我,我与他一直都有联系。”
在梁宗安看来,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互相理解的。“医学还没有发展到很完美的程度。希望整个社会包括病患,要理解医生这个职业,它更多的是帮助病人渡过难关。”如今,他在工作之余也会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坐诊。“分级诊疗不仅能缓解当地老百姓挂号难的问题,还能和当地医生一起讨论疑难病例,可以使老百姓在当地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我去了雅安以后帮他解决了问题,他也不用再来成都挂特需号,真正让雅安患者足不出市享受到华西的医疗品质。”
梁宗安。魏冯 摄
新冠疫情发生后,作为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常务副组长,梁宗安参与构建了全省医疗救治模式,先后三次奔赴战“疫”一线:作为组长率华西医院专家组进驻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指导确诊病人的救治工作;率华西医院69名医务人员全面接管成都公卫中心重症病房,全方位管理成都市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加入中国政府派遣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组成的援意抗疫专家组赶赴意大利,分享我国防疫实战经验……
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梁宗安还见缝插针地为大众科普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和应对方法。
从去年6月开始,梁宗安不再担任科室的行政主任,转而担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学科主任。他说目前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学科顾问”。 同时,梁宗安每年仍要完成呼吸科专科门诊约3000余例次,进行每周2次疑难危重症病例查房和多学科诊疗,每周2次华西远程会诊,每周1次华西领办型医院的门诊和学科指导工作,以及全省特殊的疑难或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期间的梁宗安。华西医院供图
谈专业发展
坚持扩大呼吸治疗专业影响力
作为医生,梁宗安认为,要有职业标准——“一定要看够病例数,必须达到知识技能,要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要不断进步,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医德(也可以称为医学的专业主义精神),要有学会利用系统资源的能力。”而对于“最美医生”的认识,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做最专业的医生。“这种专业,体现在工作的目标,始终是为了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这个目的去做相关的专业工作,就是最专业的医生,也是最美的医生。”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梁宗安认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逐渐变成了与现代医学接轨的一个专科,其发展变化主要从呼吸内科转变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历过新冠疫情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业能力也逐渐变强,医生救治能力也更高,处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会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大。
近几年,呼吸治疗师团队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也逐渐被公众所了解。上世纪90年代起,梁宗安在全国率先组织建立呼吸ICU,开展和使用呼吸治疗和机械通气技术,使华西医院在该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按照美国呼吸治疗教学模式,梁宗安牵头建立了呼吸治疗专业实验室,1997年获批开办医学技术——呼吸治疗专业。在他的推动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5年正式成立呼吸治疗学系,梁宗安任第一届系主任。
在梁宗安看来,当前呼吸治疗师人数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新的职业,亟待更好的认定渠道和更明晰的职称晋升路径,目前要在大学阶段学习呼吸治疗专业毕业后才被认可,他呼吁当前应推进呼吸治疗专业教育,使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职业,进一步促进该专业的健康发展。